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method] Introducing Choreography of Interaction

Commit: Choreography of Flower Arranging
此為Siestke Klooster畢業專題的其中一個作品 (2002)


Choreography of Interaction 目前尚未有中文譯名,且是在互動設計中一個很新的主題,主要是基於現在在荷蘭 TU Eindhoven (TU/e, 台灣譯: 安荷芬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的 Sietske Klooster 在2002年,由Kees Overbeeke指導的畢業專題為根基發展出來的一套研究與設計方法與架構,其著力於:

(1) 造型、機能及互動三者的融合
(2) 動作產生的語義(符號意義)

Choreography 原是指編舞,此處可以理解為連續處理與理解一系列動態動作的一種方法;誠然,我們身體及肢體的動作不但是互動形式的具體表現,更是實體物質中、動態地豐具意涵與情感的一種表達與體驗,換句話說,在透過身體動作的輸出與輸入之間所包含的意義與訊息,是比單純地完成一個任務導向 - 一個舉杯喝水的動作還要豐富的存在。

實際上,要用言語或理論來詮釋這方法幾乎是冒險而近乎不可能的,讀者必須親自去體驗與產品或空間之間身體的動作,因此,之後將分享更多例子來讓大家進一步多瞭解該如何利用Design Movement: Choreography of Interaction這方法來進行研究與設計。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直接去下載 DeSForM 2005 Proceedings 並閱讀其中第22-35頁的 " Designing products as an integral part of Choreography of Interaction: the product’s form as an integral part of movement" 即為此文章及其之後系列討論的主要出處。

後記:
雖說Sietske是我這學期的老闆,大家也不用特別記她那難記的荷蘭名字 (記好這堂課的老闆姓梁就好 XD),但我最後還是來冷一下大家,以下是我千挑萬選做出的他們的名字的中文譯音字:

Sietske Klooster 希爾絲克‧克羅絲特
Kees Overbeeke 凱斯‧歐佛畢克

另外,Philips的家鄉,Eindhoven 實際上應該唸成 "愛因多芬"。

1 則留言:

梁容輝 提到...

Lex 所貢獻的文章令人獲益良多
interactoin design 的切入面向可以這麼創意
真是印象深刻
另外 lex 精心翻譯指導老師的名字
可見師生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