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Involvement:指人與實體存在的相互關係,例:手磨擦桌子時,除環狀地運動手及手臂以外,觸覺與壓力的改變、桌子的搖晃也應考慮進去
Expressed Meaning:指動作本具有以及表達出的意義,例:鞠躬此一動作同時具有謙恭、緩慢、施力的要求與意義
在Introducing Choreography of Interaction中Sieskte用了以上的架構協助將抽象轉化為實體的設計。
總括性的來看這三個環節,若是以圖像的語言來說,似乎也可以對應到「點線面」的概念。Expressed Meaning對應到「點」,因為著力在動作本身自體的意義表達、Dynamic Quality對應到「線」,是一個動態從開始到結束的一個線性關係、Physical Involvement則必須將整體與互動相關聯的要素都包含進去,故對應到「面」。
藉由以上的架構,下面就來做一個小小的練習實驗 以聽音樂mp3的習慣來說,透過兩個小小的耳機,可以讓生活在都市的人們透過音樂將外在的混亂隔絕起來,自成一個屬於自己的虛擬空間,但也因此加深人與人的疏離感,戴上耳機似乎也像掛上了「請勿打擾」的牌子一樣,即使是無意的。如何可以改善人與人的互動關係,又能讓聽音樂不再屬於個人行為且能與想分享的人分享? 聽mp3需要帶著耳機,也就是說耳機有隔離的意義存在,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改用喇叭外放,因為在公共空間仍然要尊重其他人的私人領域。若是無法改變它的基本屬性,那或許增加一個可以接收外面環境資訊的sensor等等方式也是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 通常聽著mp3的環境除了在私人空間以外,多半都是在路上、捷運公車上、或者是咖啡廳等公共空間,人與人的互動關係大不了就只是擁擠的時候擦肩而過。不過也有很多時候是面面相覷各自聽著自己的音樂或做自己的事,眼睛會不知道該放在哪裡(比如搭公車捷運等等),事實上有時候會有想要與陌生人互動或攀談的想法,但多半卡在沒有一個好的連結可以開頭。假設大多數都市人都有聽mp3的習慣,與其各自聽各自的音樂,何不分享出來? (到這兒已經有一些初步想法) 概念有點類似最近廣告打很兇的「音樂讓你說」一樣,但不是那麼唐突的互動(廣告那種比較像是高調的宣告一樣),每一臺mp3都透過RFID或藍牙等無線通訊的方式溝通,內建混音功能(可以把不同的歌曲tempo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當人與人之間靠近,對方在聽的音樂會透過你的耳機,與你正在聽的音樂混合出新的曲子,透過這種方式在外面聽音樂便不再只可以是個人的行為,而是有某種溝通的功能存在。甚至可以將距離的因素加入,若是想更清楚聽到對方在聽什麼音樂,勢必需要更靠近那個人,而且有趣的是若喜歡的音樂類型是很類似的,在混音時也會比較融洽自然,反之或許會是某種噪音也不一定,這種對應關係正好可以用來篩選與自己氣味相投的人,然後靠近,增加互動的機會(都這樣了能不從音樂聊起嗎?) 為了避免某些狀況是不想互動的(例如想休息),在功能上可以增加讓主人選擇是否開放互動的功能,若是今天心情好想要與人互動,便可以隨時打開互動功能,此時不只你聽得到別人的音樂,別人也聽得到你的音樂,是一個和P2P一樣的分享概念。若是處在一個人潮壅塞的環境中要如何才不會吵雜且反而無法進一步互動?或許增加方向性是可行的做法(只有正前方的mp3會與你互動),也許再讓產品可以自動判別要哪幾台的音樂互動(例如最接近的三、五台)或是自動判定音樂類型篩選(比如你現在正在聽rock,它會自動搜尋在你身旁也在聽rock的人)等等 以上過程是一個從無到有一個流程想出來的sketch,運用Framework of Choreography of Interaction粗略的實作了一次,事實上這些流程我認為應該是要再不斷的重複run過(目前只是草率的跑過一次流程),對於產品或概念設計都會有更完整個全方位思考。Interaction Design是來自人性的基本需求而成形的領域,透過剛才的方式所想到的靈感還不是完整的,但是自己想像起來應該會是還滿有趣的實體互動(想想看在捷運上大家不在大眼瞪小眼,大家會靠過來靠過去轉過來轉過去尋找match的音樂和人,然後互動交談,似乎是很好玩的) 如有誤解錯誤或解釋不清楚的地方請不吝指教,謝謝:)
先從「點」- Expressed Meaning來思考。
再從「線」 - Dynamic Quality來看。
最後用「面」- Physical Involvement來審視這個概念。
總結
1 則留言:
非常好而且深入的觀察與分析
建議還是要用一連串的動作的照片來呈現觀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