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空間] 阿姆斯特丹公共圖書館
去年底在阿姆斯特丹看的新開張Amsterdam Public Library (Openbare Bibliotheek Amsterdam)
外表不起眼 內裝走黑白時尚極簡風
挑高 多重空間利用(用功閱讀區 lounge 資訊區 慢讀區 腦殘區...) 高質感燈具座椅
大空間內光線與量體玩的盡興
甚至也在Secondlife裡參了一腳
讓昨天才去咱們國家圖書館的我 心有戚戚焉XD
看照片-->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HW1:webcam互動
由於最近在進行webcam的互動實驗,發現這是就目前的自己而言最容易產生和他人直接地付出與回饋,但是在發想過程中卻遭遇到許多無法預知的困難,也許在實作上會遭受到技術上不足的限制,但我想更大的困難點在於如何與人們產生互動,以及預估在互動過程中的心理反應,所以藉由這個方法來作一些整理與思考。
Dynamic Quality:當一個人走進互動感知內時,駐留的時間長短往往取決於互動的過程中是否能夠吸引他的注意,引起能夠一直”try”的興趣。在這裡我會比較喜歡把互動稱為遊戲的過程,在遊戲裡我們可以藉由各式各樣一連串的動作或模式來達成某一個目標(得到成就感),一連串的模式是否「多變」,以及達到目標的回饋是否讓人覺得「值得」或是「滿足」,甚至對於數位藝術而言可以產生無限多種結果。轉化到數位的語言來講,也許是提供「隨機」這樣的要素來滿足無論是過程上以及結果的多變,以及要讓使用者能夠體認到互動的過程中也包含自我創作的意識。
Physical Involvement:但是對使用者而言,什麼樣的互動形式能夠吸引他們?這裡我想舉幾個例子來探討。
Volume condensed
Volume condensed from jia zhang on Vimeo.
lobbyPet
lobbyPet from Mouse & the Billionaire on Vimeo.
Shadow Monsters
“Volume condensed”在這裡回饋是針對使用者是否進入感知的範圍來觸發互動,”lobbyPet”則是對使用者的動作頻率和行為來互動,至於” Shadow Monsters”使用了最直接的肢體互動,這些是否能夠概略地將互動回饋與人的關係程度分為三個層面?從知道使用者的存在,再感知到使用者的動態,進而瞭解使用者的肢體語言。與人的關係程度越深,就更容易造成互動嗎?和人的肢體動作相關度越高可能也代表更大的限制,但也許代表的是更大的可能性。
那天在天工開物的
HW2: Emotional LED
● 觸點:每一天人會用不同的情緒,不同的動作來執行相同的事情→使用手機連絡不同的人。
● 動機:在城市之間,個人獨立的方式漸漸成為生活的核心。人和人之間少了過去簡單的寒喧與交集,即使是在隔壁的鄰居也比過去鄉村的生活方式多了一些陌生的隔閡在。打破年齡與性別的區隔,讓溝通不只是個人的空間,也能夠成為兩人以上的互動或情緒交換的管道。也許是一個笑聲、一個嘆氣,都可以分享不同的心情互動。從生活上重要但不起眼的小動作觀察起,取其遊戲趣味的方式,讓溝通也可以很輕鬆。
可以是很個人性的空間,也可以是團體活動式的去進行emotional LED的互動。運用每個人都有接觸過「遊戲」的方式,讓人和人之間搭起單純溝通的橋樑,而非像都市中單獨一人或是禁閉的空間。小時後的玩具→傳聲筒。可以藉著聲波的震動,把聲音高低或頻率不同,傳給對方知道。也許可以嘗試結合LED,成為一個有情緒表達的玩具,不同的心情表達的語氣,以及輕重快慢和長短,可以有不同面向的呈現。想要嘗試非單向溝通,甚至為雙向或多向溝通的使用方式。
草圖畫的為第一次發想的想法: 單純的從傳聲筒的底部結合LED為出發點,藉由發聲的不同,LED也會有不同的變化。也許是大小聲音的分貝所影響,也許是高低頻率震動所影響,並假設不同的聲音表現方式可以讓LED改變亮度以及色彩情緒的變化。
第二次的發想為:改變LED在話筒上的型態,轉而變為連結的通路之一。有些人常常在講話的時候,只顧著自己說話的意見而忘記聆聽別人的想法,話說的越多,LED燈也會朝自己亮的方向越來越接近,並可嘗試是否同步讓聲音越轉越小,暗示→該換別人說說話囉!
>第三種發想為: 模擬電話亭的模式來做互動設計。作一個虛擬的空間,在定點和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做溝通。每個人不知道跟自己說話或發出聲音的那一位是誰,會說什麼話會聽到什麼反應,都是事先無法預測的。在LED燈亮與閃爍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不僅帶動自我不同的情緒反應,也能增加自我與空間以及旁觀人的互動。
HW1 : Sketch Using Framework of Choreography of Interaction
站在心理學遊戲的角度來發想設計,兒童會利用遊戲而在自我心理上有不同的角色扮演,並認真的融入其情境。例如隨手的掃帚,可能會變成一匹馬、一把吉他甚至是一把槍。希望結合單純遊戲的方式,去誘發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關聯性,而非單一個體之獨角戲。過去兒時記憶的遊戲方式,曾經有將紙杯戳個小洞並綁上線段,藉此傳聲。設計目標希望話筒不只是單一性質的互動,甚至可以是多方個體或跟肢體語言有所相關。
用Dynamic Quality來想,人與話筒(手機)的互動,除了是說話溝通的工具之外,還有藍牙傳輸、線上瀏覽以及拍照攝影的功能存在。結合LED,也許能夠在某個範圍區塊內,使用傳話筒的方式,來做不同的動作或溝通模式。或者連結小型的攝影機去存取放映作連結的互動。
Physical Involvement讓人與實體存在的相互關係,每個人說話的聲音以及頻率都有所不同,開心與難過的情緒所傳達的也不一樣,在互動的話筒裝上感應震動的sensor,由於振動頻率的起伏而影響產品本身的變化,藉著傳達方式的不同,讓人與人之間跳脫原本不存在的情緒表達,藉著另一種方式來溝通,並了解彼此的心情感受與變化。在某些激動的時候,有些人會搖晃著話筒,或施力不同也可以考慮如何加入互動的關係中。
在Expressed Meaning上,現代生活大多數的人都是以自己個人的生活圈為主,雖然每天都會發生不同的事情,遇見不一樣的人但生活週邊都有無形的圈圈與桎梏。不會有多餘和人、和生活以及空間的交集存在。希望可以藉著互動的話筒,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許可以做個像電話亭休憩的空間,使話筒也可以讓多數人有所互動或是藉著不同的動作去表達自己不同的心情寫照。
附上蒐集的圖片,作為參考的資料。
以上想法的過程,是大致上自己觀察週遭人與生活的舉動與互動所整理出來的sketch。參考Framework of Choreography of Interaction的方式,實際操作了一次。進而發現這樣的方式,可以刺激對生活的感受與細微的觀察,從過程中學習並了解互動的細節何在,用設計模擬並操作互動的方式。希望藉著話筒不同的互動方式,可以拉近都市之間人與人、心的距離。